中心村位于花田乡中心地带,面积7.2平方公里,辖9个村民小组,有人口355户、1120余人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中心村上承张家、茶香,下接花田、何家岩、老龙。当前,中心村正打造“大美中心”,深化“共富乡村”示范村建设,蜂蜜中心、加工作坊、传承工坊、电商中心、农家餐厅、美术讲习所、大漆博物馆“一线七点”业态布局串联起悠久历史与繁华未来,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振兴壮美新篇章。
美化村庄
拼搏奋进,改造旧河山
1949年10月,新中国成立,人民大众从贫苦中解放出来成为国家的主人,中心村就竖起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幸福全靠共产党”的大幅标语,教育村民感党恩,激励大家奋发图强。
上世纪60年代,为改善耕作条件,提高粮食产量,增加收入,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,中心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,战冬雪,冒酷暑,用最简单的原始工具和方法,锄挖钎撬,肩挑背磨,劈山开路,修渠架桥,钻山取水,筑坝建库。先后拆山羊峡危旧破烂小木桥,建坚固美观石拱桥(幸福桥);改熊家坝年年洪灾老河道,造岁岁平安丰收田;从大岭岗、伍家堡半山开山破石,拦山筑堰,修建灌溉数百亩良田的横山大堰;凿黄爬路危岩,拓出宽阔平整出行道路;钻穿屵崖壁,引出四季喷涌的苍蒲盖地下水;修涓涓流淌的干溪大堰,变满山干旱低产田为活水长流稳产高产田;筑坝修堤,引水入库,在大漕坪建起全乡第一座水电站,树起全乡生产典型,成为全乡发展示范。
酉阳县第一座现代化的乡村会议中心
建校育人,奔赴诗与远方
新中国成立前,偌大一个中心村,就张家边、小潭湾、黄爬路、吴家坪有家庭小私塾,文化对农民来说是奢侈品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发动办学,中心村摒弃“只有鼎罐煮馒馒,没有鼎罐煮文章”的观念,以开明的胸襟,博大的胸怀,对办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。
他们主动在张家边让出近30亩背山面水、通风向阳,前有天山堡为朝、大岭岗为案,后有啅啅岩为靠、凉水井为笔,左有尖峰岭、斑竹园,右有马背梁、大金山为帐的大田大地;主动筹集木材,从各地抽派良工巧匠,建起雄伟宽敞的教学楼、寝室和食堂,平整出方正大气近1500平方米的操场、篮球场、排球场、乒乓球场,还点缀绿树、栽植金银花——一所规模大、设施齐、条件一流的乡级完全中心学校应运而生。
从此,寂静的张家边变得书声琅琅,成了全乡及周边乡村的文化中心。中心村的孩子也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深得文化的滋养,成为乡内人才高地、教育兴村样板。
勇立潮头,在改革开放中发光
上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号角吹响,中心村大批青壮年闻讯而动,纷纷走出乡村,进入城市,不怕苦不怕累,勤俭创业,艰苦奋斗,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立足、奋发有为,打造出酉阳“中心豆腐”半条街、“中心木匠”遍街巷的响亮名片,树起“中心家具”的金字招牌。
打扫庭院迎客来。
一些人还在县外开拓出一片天地,有了中心人的“天津砖厂”“广东家具厂”“顺德灯具厂”“福建鞋厂”;有了中心人的“物流车”,城市中央的“娱乐场”。近年来,响应县委“三回三讲三干”号召,中心村外出成功人士纷纷返乡,开拓村内村外广阔空间和发展市场,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流通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在中心村建起新兴产业,修建起城市般漂亮的村寨楼房,树起新时代城乡共融、乡村共富典范。
大步朝前,再创新时代辉煌
中心村资源禀赋独特,三沿峡口石拱桥、白山溪青龙洞、千年古枫树、张家边古寨、吴家坪古寨、大金山古庙遗址、八字“红旗渠”啄啄岩、啄啄岩顶古庙遗址、卓家铁匠炉等自然风光和人文胜迹珠辉玉映,魅力无穷。
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,中心村以“酉阳800”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带动,“国有企业+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抱团联营发展,推出油茶、茶叶、中药材、甜玉米等一系列高山优质农产品,不断推动农业“接二连三”。
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深化文明实践积分制等系列行动,“红豆杉故事会”让村民成为基层治理主角,有效激发“我的乡村我振兴”的磅礴力量,大美中心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群众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。
红豆杉故事会
如今,中心村交通改造升级,通村水泥路变成沥青油路,从基本通达实现全面通畅,道越来越直,路越来越宽;网络信号覆盖村寨院落,时时处处快速上网,农产品加速商品转换;房屋风貌改造,内装舒适,外观漂亮,一幢幢,一排排,形成亮丽风景线。地里庄稼茁壮生长,鱼蟹流水同欢;坡上草木森森,鸟雀鸣唱;河水蜿蜒流淌,奏出时代乐章。中心村人正满怀信心梦想,激情拥抱新时代,沐浴着党的政策阳光奋力书写乡村振兴壮丽乐章。
作者:张超
坐标:花田乡中心村